诗词大会出过一个考题,问“李清照《声声慢》‘乍暖还寒时候,最难将息’指的是什么时节?”备选答案有三:A初春,B夏末秋初,C深秋。
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家一探究竟的强烈兴趣。大家探讨的过程中,产生了两个误区。
误区一:认为“乍暖还寒”是一个成语。
其实,它是一个非常直白的词组,而且词形不够固定,还有“乍寒还暖”的说法,从词汇学理论角度看,它还够不上成语的资格。正因为如此,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第7版)《古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版)都没有收录“乍暖还寒”这个词条。不仅如此,收录成语最全的《中国成语大辞典》(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版),收录了18000余条成语,也未收“乍暖还寒”。可见,编纂权威工具书的专家,不认为它是个成语。当然,网络上的所谓词典,把它当成语来解释,那是民科,不足为训。
误区二:“乍暖还寒”与“乍寒还暖”意思不同,各自描述不同季节。
其实,不是这样的。查相关工具书:
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7版p1641)对“乍”的解释,立两个义项。a刚刚、起初:乍暖还寒,初来乍到。b忽然、突然:乍冷乍热、山风乍起。——可见,《现汉》把“乍暖还寒”中的“乍”当作“刚刚、起初”来解的。
《古今汉语字典》对“乍”的解释最为丰富,单单说作副词,为“乍”立了三个义项:
a忽然、突然。乍明乍暗。
b初始、刚刚。乍暖还寒时候,最难将息(宋·李清照),初来乍到。
c正、恰。绝顶凭谁引,苍藤乍可攀。(清·李念慈)
《古代汉语词典》对“乍”的解释,义项与《古今汉语字典》一致:
a忽,忽然:贤王之道,乍存乍亡。(史记·日者列传)有泉幽幽然,其声乍大乍细。(柳宗元·石渠记)
b初、刚:李清照《声声慢》‘乍暖还寒时候,最难将息’。
c正,恰好:例略。
也就是说,三部语文工具书一致把“乍暖还寒”中的“乍”解作“刚刚、初始”,这个是正确的,不应该有争议的。
再看“还”字,作副词有“又、再、仍然”等意思。例如:
谁家宅第成还破,何处亲宾哭复歌。(唐·白居易)
如是则舜禹还至,王业还起。
殊方又喜故人来,重镇还须济世才。(唐·杜甫)
结合“乍暖还寒”“乍寒还暖”这两个词内语境,我们可以抽象出“乍X还Y”这个格式,这个格式可以解释为“刚X又Y”,总体上表示状态不稳、变化不定。
所以“乍暖还寒”解释为“刚暖和又冷了”,“乍寒还暖”解释为“刚变冷又暖和了”,两者字面义是不同的,但是,整体意义却是一样的,都表示气温冷暖不定。
是不是一个表示深秋天气,一个表示初春天气呢?我认为并没有这个区别,从实际用例中我们可以看到,李清照《声声慢》中,“乍暖还寒”写的是深秋时节。
但是,下面两例却明显写的是初春时节。
乍暖还寒二月天,酿红酝绿斗新鲜。(朱淑贞·中春书事)
柳梢绿小眉如印,乍暖还寒犹未定。(刘清夫·玉楼春)
我的观点是:
1.“乍暖还寒”与“乍寒还暖”字面意义不同,整体意义相同,都表示气温寒暖不定。
2.这两个词到底描写哪个时节,要结合具体篇章语境来判断,作为一个独立的词组,它们都不绑定具体时节。
3.之所以会出现两个词序相反的词形,主要与诗词格律平仄要求有关。
4.这两个词组都不是成语。
要当格律通,莫做格律控。
相关文章:
空调什么时候买最便宜(空调为什么要在3、4月份买)10-31
厦门旅游攻略(厦门旅游景点排名前十攻略)10-31
签证有效期多久(如果你的护照过期了签证还有效怎么办?)10-31
花园里有什么花(花园植物100种图文并茂,一起来认识漂亮花卉吧!)10-31
六少是什么意思(60岁以上的老年人:“六少、七多、八不”您知多少?)10-31